Department of Drama Creation and Application 歷史沿革
為因應九年一貫表演藝術戲劇教育師資培育之迫切需求,黃政傑校長於91學年度委任林玫君博士籌備戲劇研究所,至92學年度正式成立「戲劇研究所」,並招收第一屆研究生。
本校於93學年度由原台南師範學院改制台南大學,配合學校整體發展以完成未來藝術學院成立之計畫,於95學年度成立「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並且開始招生,本所並更名為「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 歷史沿革:
91學年度籌備戲劇研究所 92學年度成立戲劇研究所並招收第一屆學生 95學年度成立「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並招生第一屆大學部新生,原研究所更名為「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
設立背景與發展方向因應國家課程改革,落實全民戲劇教育
隨著九年一貫表演藝術課程的實施,全民藝術教育的理念愈發普及。因此,在「戲劇」的部分,它不再只侷限於專科學校中的「戲劇/劇場」專業人才之培育;反而轉向重視全民「戲劇教育」之落實。本所之設立宗旨,首先就是希望能呼應教育改革,將教育目標放在一般國民中小學及幼稚園之美感教育、藝術教育乃至戲劇教育之發展。在課程、教學與師培部分進行相關的教學與研究。 發展青少年及兒童劇場,培育劇本創作人才
近十年來國內現代劇場之發展蓬勃熱烈,但是以青少年及兒童為主要對象的戲劇創作人才之培育相當缺乏。綜觀國內各大專院校,獨缺青少年及兒童戲劇相關系所,有必要針對這方面需要做發展。 回應國際趨勢,發展跨領域應用
戲劇跨領域科際整合的概念已為廿一世紀最重要的發展趨勢,也是目前歐美各國戲劇應用發展之走向。可結合心理衛生、潛能發展、多媒體科技、遊戲軟體設計等多元方向,培養學生得以運用戲劇能量,將戲劇拓展至不同領域。 連結社區發展,開拓文化創意產業
戲劇是整體社會與文化的展現,它提供家庭、學校與社區連結之最佳媒介。當前臺灣產業發展強調文化創意,本系之未來發展也希望能夠結合戲劇與社區及文化資源,針對南臺灣地區戲劇資源加以統合,以行銷推廣之概念,開拓本土與多元文化劇場之可能願景。
未來展望與計畫對外服務:
- 提供系統性與多元化的戲劇教育課程, 以充實教師戲劇教學之專業知識與素養。
- 建構k-12戲劇課程數位學習平台,提供戲劇教學研討、諮詢、交流管道,以利經驗傳承與分享。
- 提供青少年及兒童戲劇及劇場之創作人才,奠定建立青少年兒童戲劇創作的重要基礎。
- 針對青少年及兒童戲劇創作人才所需的創造力、想像力做全面性的培養,多元化開發青少年及兒童戲劇創作文本。
- 拓展戲劇與社區之關係,提供社區劇團、大學與中小學之合作機會,將戲劇之成果回饋於社區文化發展。
研究發展
- 發展k-12戲劇課程與教學案例
- 發展戲劇融入各科領域之課程模式
- 發展台灣青少年兒童戲劇及劇場之研究,建立青少年兒童劇場創作的史料整理及理論基礎研究。
- 舉辦國內外應用戲劇研討會,促進應用戲劇之研究交流機會
整體發展之評估資源整合
- 整合本校音樂系、美術系及體育系支援,推動「藝術與人文」相關課程活動。
- 增進各系所互動,發展並結合戲劇教育和中文、英語、社會、自然、音樂、美術、體育、鄉土文化、媒體科技、教育、特殊教育及幼兒教育等應用課程,如戲劇與本土或外語之學習、戲劇在兒童故事歌謠之運用、戲劇與鄉土之文化融合、戲劇與多元文化之參與和賞析、戲劇與視聽媒體科技之整合。
推廣服務
- 配合本校進修部及實習輔導處辦理暑假、寒假進修事宜,提供國中、小學教師進修管道。
- 配合有關單位、機構之成人教育課程,開辦戲劇研習課程,提供一般民眾或有志於戲劇之人士,參與的機會。
- 進行教育劇場巡迴演出,提升輔導區學校鄰近社區之參與藝術與人文活動之能力。
建教合作
- 邀請社區劇團提供實習機會,建立本校與私人機構建教合作之模式。
- 提供戲劇或劇團工作者進修機會,鼓勵戲劇專家與中小學教師之合作。
校際及國際合作
- 配合本校與鄰近學校之相關系所,辦理戲劇教育國際性合作與實務交流工作。
- 結合地方社區與政府資源,舉辦地區性、全國性或國際性戲劇藝術文化活動。
促進教學與研究
- 開發學生肢體運用與口語之表達能力,增進其基礎教學水準。
- 結合本校課程領域專家,進行課程統整研究並爭取九年一貫表演藝術相關課程規劃與研究工作。
- 結合本校各系所與地方資源,共同推動教育改革。
|
|